截至2025年10月中旬,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(指令长陈冬及航天员陈中瑞、王杰)已在轨驻留超5个月,各项任务按计划稳步推进,涵盖科学实验、出舱作业、站务管理、健康维护等多个维度,部分关键进展如下: 一、科学实验:多领域攻坚突破乘组聚焦空间生命科学、微重力物理等核心领域,有序开展59项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,多项成果取得阶段性进展。生命科学前沿探索:以斑马鱼、涡虫、链霉菌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持续推进。其中,斑马鱼实验基于神舟十八号建立的二元生态系统,深入研究微重力对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,为解决失重性骨丢失等航天医学难题提供数据;国内首次开展的涡虫空间再生实验,正通过观察其在轨再生过程,探索人类空间损伤修复机制。微重力物理与材料研究:9月完成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的回收与第三批样本存储,该实验依托太空极端环境,分析材料性能退化规律,成果将支撑月球基地建设用材、柔性太阳翼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。燃烧科学实验通过可更换插件的燃烧室,开展气、液、固多态燃料燃烧特性研究,深化微重力燃烧机理认知。航天医学与人体适应研究:10月上旬完成血液样本采集,用于分析长期在轨对骨骼、神经系统的影响;利用精细动作测量仪开展滑动测试,探索航天员手部操作能力的失重适应规律;同步推进“长期在轨操作力变化规律研究”,对比天地间操作力差异,为设备设计优化提供依据。 二、出舱作业与在轨维护:筑牢太空安全屏障乘组已完成两次出舱任务,并常态化开展空间站设备维护,保障组合体稳定运行。出舱任务创新突破:进驻不到一个月时,陈冬、陈中瑞协同完成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,此次任务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的耦合实施——通过机械臂将防护装置转移至中转位置后,航天员精准安装至预定节点,同时完成舱外设备巡检。后续还开展了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的回收进舱,提升空间站外部载荷管理能力。站内维护常态化推进:定期检查再生生保系统、饮水分配器等关键设备,9月完成问天气闸舱与梦天实验舱的货包转移、舱外航天服整理;升级后的物资信息智能管理系统与舱内智能飞行助手“小航”协同,实现6.5吨在轨物资(含190余种航天食品、两套舱外航天服)的精准管控。 三、应急训练与健康管理:保障在轨安全乘组通过高频次训练与精细化监测,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并维持良好身体状态。应急演练实战化:10月上旬完成舱内压力服穿脱应急训练,模拟失压等紧急场景下的撤离流程;此前已开展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、医疗救护与交会对接训练,形成完善的风险应对体系。健康监测立体化:每周开展视功能测量、经眶B超、心脏超声等医学检查,结合神经肌肉刺激设备进行抗肌肉萎缩干预;通过空气、水系统微生物采样,动态防控舱内菌群风险,确保驻留环境安全。 四、在轨协同与后续规划:衔接任务无缝推进乘组在轨期间圆满完成多次天地协同任务,并为后续交接做好准备。乘组轮换与货运对接:4月进驻时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“太空会师”,完成空间站状态、物资管理等关键信息交接。后续成功迎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来访,“签收”核心肌肉锻炼装置等补给,并目送天舟八号撤离;目前正为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到访做准备。后续任务前瞻:按计划将于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,返程前将完成剩余实验样本存储与数据下行,确保科研成果完整回收。此外,乘组可能结合在轨经验,为后续太空授课、国际合作实验提供技术支撑。从前沿科学探索到空间站运维保障,神舟二十号乘组以“在轨90天任务近半程”为节点,持续刷新中国空间站应用效能,为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宝贵的在轨经验。
|
|